乐玲的个人主页
我的首页 我的介绍 我的作品 我的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联合分会 > 图片风采 > 文艺是种“体贴”的力量

文艺是种“体贴”的力量

       
打印
【字体:
2017-11-21 14:20 点击量: 292

感叹“好看”,发自衷心,当然不能菲薄。但能在感叹“好看”之余,勾出“落霞与孤鹜”“秋水共长天”,显然要比简单的感叹更多点生活的乐趣,更有种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通透。

这个例子,其实可以说明,一个人过去的阅读,至少在两个层面上“有用”。

一是让你有足够的储备,尽可能妥帖地描述自己所经历的情境——如果湖边的夕阳风景有诗意,王勃的写景妙句显然比“好看”两个字要到位。

二是为你可能经历的情境储备足够的素材与催化剂,随时能够生发出更丰富的精神产品来——可能只是一湖水,一枚夕阳,精神世界足够丰富的你,却能够为它添上孤鹜与长天,能体会到诗意,甚至能想象王勃在滕王阁纵笔的画面。这样的世界显然更广阔,更堪流连。

在这些情境里,被唤起的阅读记忆,并不只是记忆。它关乎对眼前、当下的认识和理解。这时候自觉不自觉地重温过去的所读所学所知所闻,显然不是为了怀旧。至少不是仅仅止于怀旧,更重要的是体贴现在。

什么是体贴?就是比过去更切近,更细致,更入心动情。而这恰恰是那些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。

大部分人会有这样的时刻:当某个时间到来的时候,一些以前只是读过看过,单纯只是记得的东西,突然变得生动起来。就像在异乡独过中秋时,比当年在家乡小学堂念书背诵时更能体会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1980年代末,习近平在福建宁德任职,前往下辖的寿宁县——“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”,在山路上整日颠簸时,想起的是旧日读过的戚继光的诗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都是横戈马上行”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新闻排行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