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听说德国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,他幽默地说:
“看来不是因为我太傻。”
看出来了,您也是位段子手!
不仅如此,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,还信手拈来《浮士德》的典故,来譬喻西方的“中国威胁论”: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,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“威胁”,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“墨菲斯托”,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。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谭一样,但遗憾的是,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。这只能再次证明了一条真理:偏见往往最难消除。
在《浮士德》的故乡,用《浮士德》的典故,来反观西方社会的偏见,一定说到听众的心坎里了吧?
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欧洲大陆的讲堂,从20上下的年轻人到泱泱大国的领袖,《浮士德》或深或浅、如影随形的陪伴,可以看到经典对人的影响之大!
顺便破个闷儿:猜猜北京五十七中的这位“吹牛”的知青是哪位?
古有悬梁刺股,今有撤褥澡雪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